上海: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球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地
2023-11-07 14:05 來源:國際船舶網
近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上海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全面推進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端化、自主化、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創新推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產品,布局突破一批孕育未來產業新動能的新型裝備。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原創技術策源和綠色智能引領的全球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地。
產業規模加快壯大。工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重點造船企業全球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推動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帶動引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配套企業,增強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集聚力進一步擴大。
關鍵領域加快突破。高端船型設計、核心系統、關鍵部件的自主專利基本形成,新材料、機電設備、工業軟件加快研發及應用,船用動力環節自主配套率達到90%以上;建成3—5個國家級或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籌建海洋領域國家級實驗基地,產業可控力進一步增強。
主流產品加快研制。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散貨船、集裝箱船等主流船型產品,以及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裝置和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等海洋工程裝備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自主配套率提升到80%以上;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完成建造交付;遠洋科考船、救援船等特種船舶加快譜系化發展,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轉型布局加快推進。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成效明顯,建成一批數字產線和數字車間,打造典型示范應用的綠色制造標桿工廠,建設船舶海工領域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船舶、重型破冰船、深海采礦裝備、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及再氣化裝置等新型裝備實現重大布局突破,強化深遠海綜合維保服務能力,產業引領力進一步顯現。
《行動計劃》提出八大重點工程——
(一)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提升工程。自主研發蒸發率不高于0.075%/天的薄膜型圍護系統,推動B型艙圍護系統裝船應用。研制方和船東方聯合推動殷瓦鋼、低溫液貨泵、低溫安全閥、深冷式再液化裝置等核心裝備的自主可控,自主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同步推動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裝置建造和改裝,實現國產首艘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加注船和儲存及再氣化裝置的示范應用。
(二)大型郵輪創新工程。自主設計15萬總噸級以上大型郵輪,形成設計圖紙和技術規范,獲得國內及國際重要船級社認證。推動郵輪產業鏈配套企業創新,實現智能艙室、空調、大功率發動機、輕型材料防火系統等核心系統的自主制造,以及內飾內裝高端材料自主配套率達到80%以上。
(三)深海采礦海試工程。開展深海采礦車、礦物輸送系統、布放回收系統等核心裝備的國產樣機研制,研發新型采礦試驗船,實現太平洋礦區5000米水深、采集能力不低于100噸/時的多金屬結核采礦海試,以及南海3000米水深、采集能力不低于30噸/時的多金屬硫化物單體海試,培育新興深海裝備產業鏈。
(四)船舶動力突破工程。開展大缸徑低中速船用LNG雙燃料、低中速甲醇雙燃料發動機國產樣機研制,帶動燃料噴射系統、電控系統、活塞環、曲軸等關重件自主研發,通過船級社型式認可,大型集裝箱船等船用低速機關重件自主配套率達到95%以上,形成全功率段研制能力體系和產業配套體系。
(五)智能制造應用工程。開展5G+船舶協同制造,研發船舶全三維數字化自主智能設計平臺,完善5G基站、智能終端等數字底座,以及基于數字孿生的數字化貫通管理協同平臺、多層級管理者駕駛艙建設,打造油漆清洗、裝配焊接、零件打磨等大部件加工環節數字化智能生產線,實現關鍵工序自動化率達到65%,加快開展大型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郵輪、浮式生產儲油平臺等智能制造及修理改裝。
(六)電動船舶示范工程。開展700TEU長江干線電動集裝箱船船型開發研究,參與制定充換電站建設方案、充換電安全管理規定以及換電操作規程等行業標準,研發船用箱式電源,建設電動船舶充換電網絡平臺,形成船舶電動化核心產品自主配套能力,實現700TEU電動集裝箱船的建造及示范應用。
(七)港口裝備提質工程。開展核心零部件及自動化子系統自主配套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機、電動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專用無人駕駛運輸裝備及系統等研制,突破港口智能化作業管控關鍵技術,研發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核心的一體化生產管理系統,形成自動化港口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決方案,實現港口裝備自動化率達到95%以上,參與制定起重機機械設備控制系統、生產管理系統等國際和國家標準。
(八)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研制工程。開展水下采油樹、井口裝置、控制系統的自主研發,并通過船級社認證,同步推動多相流量計、化學藥劑注入計量裝置、水下連接器、電磁閥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自主配套率達到80%以上,建立海洋油氣裝備關鍵設備測試與認證體系,完成水下生產系統工程樣機研發及示范應用。
-
暫無記錄